TES 倡議

/郭立昌

If you know the destination that forging a path become make sense; if you know the direction, you will approach the goal gradually even if you walk slowly. The "TES Initiative" is a battle between good and evil that same as a war between morality and greed. In this fighting, I believe that God will choose the final winner.

知道目的地,選擇道路才有意義;知道方向,即使慢慢走,也會到達目的地。「TES倡議」是道德與貪婪的善惡之爭;逐鹿中原,且看鹿死誰手。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先生在〈就職演說〉中說道:「我們國家正處於危機之中我們的經濟嚴重削弱,房屋被毀,工作崗位減少,企業倒閉,這是某些人『貪婪(greed)和『不負責任(irresponsibility)的結果。」(2009/1/20) 金融海嘯一年之後,有志之士絞盡腦汁,仍無法解決問題;KSI科學中心創辦人則收到了兩國領袖的邀請,赴新加坡APEC領袖會議貢獻「Rebuilding the Global Economy(重建全球經濟)之道。於是「IIA-TES」倡議瀰漫整個會場。

IIA」就是「投資美國(Invest in America);「TES」就是用「科技(Technology)發展有益於「生態環境(Ecology & Environment)的「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投資。美國地大物博,有許多的植物可以發展新興的「生物基」材料,創造新商機和新工作機會,希望全球經濟的帶頭雁美國,能夠強壯起來,領導世界經濟復甦。希拉蕊女士(Hillary Clinton)回應道:「TES就是經濟復興 (The Economic Stimulus)。」後來,「STIMULUS」被稱為2009年最夯的單字。

上帝造人,萬物之中,只賞賜給人「自我意識」,就是稱之為「pneuma」的東西華人常說的「」,或者洋人說的「靈魂(spirit, soil)。人因為有自我意識,而懂得學習,累積知識和經驗,有的用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進而行有餘力地去做些好事稱之為「向善」。可惜,某些人則利用這些知識和經驗,盡做些害人利己之事,歐巴馬總統指的「某些人(the part of some)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因為某些人的「貪婪」和「不負責任」而掀起千層浪。一場金融海嘯淹沒了無數老實過活的老百姓他們的基本需要,餘波蕩漾,至今仍然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如今,為應對新冠(COVID-19)疫情大流行,美聯儲(FED)將所有存款級別的「存款準備金率降至零這意味著通膨及貶值接踵而至,所以更迫切需要「TES倡議」的實行。

KSIAPEC領袖會議倡議的重點在於「社會責任投資(簡稱SRI),就是以公益的心去進行投資,獲取營利所得再投資,再生產,以創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為鵠的,促成「良性循環」。當然,SRI需要有工具,「科技」就是工具;也要有標的物,維護「生態環境」就是標的物。必要的條件就是「資源」,所以KSI科學中心自1979313就在紐約設立「Black Stone Co.(黑石公司),自食其力曾經在10秒內賺了50萬美元,把所得投資於推動SRI,期望尊榮上帝的賞賜,也能夠造福世人。「社會責任投資」也真的成為今日的主流思維;聯合國、歐盟和OECD(經合組織)都針對企業的社會責任,以「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之名,舉行會議國際標準組織(ISO) 特地於2010年底通過「ISO 26000」,提供指導給那些需要社會責任的企業和組織。

早年有人來請教創業之道,KSI科學中心都傾囊相授,「某些人」獲得了資源之後,開始進行「權錢掛勾」。甚至於,吃完手中的蛋糕,還運用機巧的計謀,把弱勢者的麵包都搶奪過去。孫中山先生(1866~1925)在《民權主義》裡說:「凡一心利己者,每每出於害人,而在所不惜!」這群某些人,被著名的社會哲學家卡爾巴柏(Karl R. Popper, 1902-1994)稱為「年輕貴族」,定義這族群為「開放社會的敵人」。顯然,年輕貴族存在於開放的社會,利用開放社會的體制,逞其私慾,遂行其詭謀;所以,更需要「社會責任」的道德層面來制衡他們因為他們擅長於利用法律的漏洞,讓他們所行的一切惡看來都像合法,透過道德的譴責期望能使他們略為收斂。

20219月,KSI與全球非政府組織(NGOs)開會探討「在全球轉型中開出路(Forging A Path Through Global Transitions),認為由科技引起的災難仍應該以「科技(Technology)來解決問題,主題仍在「TES」。會議中,探討歐亞非和美洲都興起了對「生態環境(Econvironment)和「社會責任(SR)的重視,期望那群「某些人」能夠本著道德良心對其企業善加「治理(Governance)本週,台灣一天就有三場的「ESG(環境/社會/治理)論壇和高峰會,某企業彈著高調說:「我們用一度電,全球就省四度電。」也有表示:「我們在2050年要達到減碳『淨零』的目標。」彰顯出他們仍然是沒有社會責任的污染性企業,堪稱是社會責任投資的「偽知者」。不過,至少在其心中種下了道德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發芽結實的。

人類世界的悲劇,自1885年德國的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 1834-1900)發明了「汽油內燃機」之後,開始依賴石化原料而越演越烈。1930年代,美國的「禁酒令」期間出現了一個官員安斯林格(Harry Anslinger, 1892~1975),強烈地熱衷於禁用他的國父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口中的「經濟作物(a cash crop)—漢麻(hemp)。所謂的「cash」就是「現金」,一個等同現金的植物怎麼會被遊說而禁用呢?經過多年的探索,終於有反對安斯林格者發現「大陰謀就是農地種植出來的漢麻有數千種的用途,太過於具有工業價值了;它不但能製作「食品和藥品」,更能做成「紡織品、服裝、紙張、建材、塗料、傢俱、絕緣材料、生質燃料」,甚至於具備「塑膠」的可成型特性,無意中變成石化集團的絆腳石,安斯林格交遊廣闊,怎可能不成為「某些人」呢?

最可笑的是,自詡聰明蓋世的尼克森(Richard Nixon, 1913~1994)居然為了權勢,強化安斯林格的「禁麻說」,升級為「禁麻令」;最蠢的是,1949年敗逃來台灣的蔣介石(1887~1975),居然為了討好尼克森而下令把台灣的「篦麻、漢麻」及「夾竹桃」,以「有毒」之名,全數砍光光。1960年代的台灣,有一群致力於工業發展的社會中下階層者,他們欠缺「全部」發展工業的資源,唯一解決之道就是「靠自己」。

例如崇安街45號的郭坤成,每天身上都是油污,被親友笑稱:「研頭仔!攏唔知『工字不出頭』!」但是他仍然想方設法自組摩托車,因為從成功路到灣裡路途遙遠,有台摩托車能自由往來,方便去灣裡買廢船拆下來的廢五金,組裝機器。那時的北華街、忠義路、民族路都有油行,需要油就近巷口的油行加油就行了。那些油行的油,多數是自製的,從植物中提取的。某天,來送油的「落腳仔」說他差一點被警總上門嚇死;來盤查的警總人員非常威嚴地質問:「你知不知道私製油是犯法的?」落腳仔說他阿公傳給他們這個油行,他們幾代都靠「土豆油(花生油)維生,怎麼突然變成犯法呢?扯了半天,原來是烏龍一場,蔣介石下令:「禁止私製燃油。」警總人員搞不清楚,連食用油業者也上門盤查,可見台灣那時烏鴉的顏色。

川普總統為了「使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簽署《農場法案》,推翻尼克森的禁麻令,明令「漢麻種植法」,希望美國雖然起步慢給中國,但不要在技術上落後中國。九月的會議談到了新興的「生物基」原料發展趨勢這就是「開出路(forging a path);同時,也督促海島的年輕貴族重視新潮流。可惜,居然是一大堆「ESG」論壇,一群西波客談論高言大智,根本不知道「TES」的真諦;不過,往正向想,有個「ESG」衍生物,總比沒有好。

金融海嘯期間,國際原油仍然飆漲著;漲破每桶一百美元,「頁岩油(shale oil)變成值得開採。歐巴馬主政八年期間(2009/1~2017/1),投下巨資,頁岩油搞得轟轟烈烈,原油的價格卻直直落;原本宣稱的日產千桶頁岩油,變成黑洞。2017年歐巴馬卸任,據報導說:「頁岩油計畫大虧數千億美元。」那一年,中國不僅在高鐵技術和里程數領先全球,更率先發展新興植物原料,選擇的就是「漢麻」。接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則快馬加鞭地通過了「解麻令」,聯合國農糧組織(FAO)和世衛組織(WHO)齊聲附合。海島的遊民曾經拿蔣介石的「戒嚴令」製造幻術,搖身變為年輕貴族;「戒嚴解嚴」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就是:「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從貧窮到小康。」顛覆了「工字不出頭」的說法;窮苦人家的孩子,在那38年間,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當了民選官員,也成了年輕貴族。可是即使202110月《國家地理雜誌》發行「特刊」,用整本篇幅探討漢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海島的年輕貴族仍緊抱已逝46年的蔣介石的「禁麻令」不放,卻雙標地像鸚鵡反覆地複誦:「2050年我們要節能減碳『淨零----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訊,化石燃料(fossil fuels)2019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38吉噸(gigatons)IEA衡量各國的當代能源政策,仍然採漸進主義,預估2040年全球能源消耗量將增加四分之一以上。經過研究,《巴黎協定》中設定的限制氣候變化的目標幾乎無法實現。因此,必須開發新興的替代方案,以期達到淨零的目標。

大家都知道,1噸等於1千公斤20公升的水約等於20公斤,提起來已經感覺很沉重。1千稱之為「kilo」,1百萬稱之為「mega」,10億稱之為「giga」;所以,吉噸就是10億個噸—38吉噸的二氧化碳,其體積之巨大,請問您敢想像嗎?

根據文獻檢閱,找出一項數據,全球原油初級產品的「25%用於轉換和運輸」,6%用於非能源產品例如潤滑油、瀝青和石化產品;69%留給終端用戶。意思是說,有四分之一的油井原料,在運送的過程中就揮發在空氣中;因為運送的載具,不論是輪船或飛機都需要燃料,真的是高比例的浪費。

喬治華盛頓曾經說:「漢麻是美國的未來。」1779年那個年代,戴姆勒還沒有出生;當大家晚上要照明時,點的照明工具是油燈。當大家要工作時,穿的是漢麻纖維的衣褲。當需要和歐洲大陸往來時,船艦揚起的風帆是漢麻所織的帆布。華盛頓先生的維農山莊,雇用許多工人,創造了許多的就業機會。植物在農場收成之後,可以就地製造出各種的產品。就像1950-1960年代的台灣,街上的油行都可以就近利用植物來提煉油品,使二行程的機車能夠行走自如;而發展合成鞋的業者,也能從漢麻的纖維中製成特殊的布,粘貼在橡膠皮的內層,製出比皮鞋好穿,又比布鞋防水的鞋子。

那時,真的沒聽過「污染」這個單詞。

尼克森頒佈「禁麻令」的1971年,台南就已經有人在製造「絕緣材料使用木材做的紙,涵浸於化學藥劑後,紙與紙之間再以化石原料做的石墨加粘著劑,添加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用高溫高壓積層壓合。那一瞬間,聞到的氣體味道,從鼻孔直沖腦門,令人產生窒息的感覺。基於維護生態環境的考量,創造者決定放棄這個營利項目,居然許多後進趨之若騖,搶著大賺其錢,完全無視「社會責任」。

提起這事的重點是,目前許多的產業環境都比上述的絕緣材料」毒得多;尤其是「電力」的消耗。今天,行動通訊器已經佔據人類的生活時間,可預見的未來,「AI(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將會佔據人類生活的空間根據推估,這些所謂的科技到2025年,預計會消耗全球「15%的電力」,而電力的來源如下:

一、化石原料:使用原油、煤炭和天然氣;

二、核原料:使用鈾;

三、可再生能源:太陽能、自然能(地熱、水、風、浪等)生物基燃料。


從上表看出高比例的一次性能源,其他」欄中再生」能源的比例相當低(5.7%),又如何達成減碳淨零的目標呢?國際能源署(IEA)研究新冠(COVID-19)疫情的影響,在其2021年的報告,針對「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願景,提出了兩個方案。如下:

一是「既定政策方案(STEPS, Stated Policies Scenario)中,評估2021年政策設定的可能影響,將導致到2100年氣溫升高約「2.7°C」;即使措施完全兌現,「淨零(Net Zero)承諾也可能「無法達到2050年實現全球零排放的目標。運送既有原料的過程就消耗掉「25%」,白話的意思是,平均載運100噸原油,在路上就吃掉了25噸;因此「既定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存疑。

二是「NZE 2050方案」,實現本案所需的條件,必須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1.5°C」,交通部門的排放量(emission)下降90%煤炭使用量下降90%,石油下降75%,天然氣下降55%因為,預計到2050年,「一半的能源消耗將是電力」,其中近70%發電來自於風能和太陽能光電(Solar Photovoltaic Technology),約20%來自其他「可再生」能源,其餘大部分來自核電。另一半是「生物基燃料(bio-based fuel)、天然氣和石油,採用CCS(碳收集和儲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或非能源產品。

而且,必須是從今年(2021)起「不再」投資新的化石燃料;因為,全球每年的能源投資預計將從過去五年的平均略高於「2兆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近「5兆美元」,並預估到2050年的能源投資仍有「4.5兆美元」。大部分將用於發電、儲存和分配電力以及電力終端用戶設備等。

他們也有一個「TES就是「總能源供應量」(Total Energy Supply)表示生產和進口的總和減去出口和儲存變化。IEA認為,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這個TES幾乎等於「一次性能源(PE, Primary Energy),因為進出口抵消,但對於國家或地區,TESPE在數量和質量上有所不同,因為涉及「二次能源」,例如煉油產品的進口。TES是為最終用戶提供能源所需的全部能源。

會議中,大家期望找出解決之道,開發新出路即新「替代方案(Alternative Scenarios),希望204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能夠達到88%,並且預定2050年可達到100%,那麼淨零的目標就有可行性。預計2015年至2050年期間所需的年均投資約為「1.4兆美元包括額外發電廠生產氫和合成燃料以及更換工廠的成本;這些「新可再生能源(new renewables)—不能只靠自然能(資訊顯示將佔總發電量的83%),而是應該溫故知新看看人類尚未重度依賴石化原料,淪為「碳氫化合物經濟」的直線經濟之前,是怎麼過生活的。KSI科學中心主張:「以高新科技,發展『農場的植物』,來作為生物基燃料,升級為『碳水化合物經濟』(醣經濟)。」不斷提高表中「5.7%」的比率,轉型為循環經濟。


英國康奈迪格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漢麻轉化為「生物柴油(hemp biodiesel),其轉化效率97%理論上可以為任何傳統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最重要的是,具有「持久的環境效益(long-lasting environmental benefits),這種生物燃料(biofuels)是達成淨零的可行途徑。漢麻有數千種用途,從農場發展週邊聚落,從發電站到食品,生活用品、電子材料到建築材料,每個聚落都能自給自足,安居樂業,不但創造衍生性價值鏈,更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逐步達成減碳淨零的目標。傳統種植的漢麻每公頃「736美元」,來自美國品種的COLORADO生物燃料生產的回報預計為每公頃「1,482美元」,波蘭品種預計每公頃「1,564美元」,都有一倍的附加價值;若生產為食品,預計有1~10倍的附加價值;而應用於電子絕緣材料,預估產生百倍的附加價值。

重點是,執政當局的選擇。他們若選擇喬治華盛頓的態度,「TES倡議」就會產生卓越的效果;他們若選擇當尼克森第二,那麼到22世紀地球如果還存在的話,人類的處境必定相當艱困。

總之,為了節能減碳淨零的目標,TES倡議「生態環境」的維護,「社會責任投資」的推動,已經成為國際的共識。非政府組織(NGOs)期望持續督促企業在營運上,盡可能地降低能源消耗;同時也督促執政當局與國際接軌。所以不論是TES,或是ESG,都是好事。IEA公布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煤炭增加了23%石油和天然氣增加了18%電力增加了 41%。」(2005-2017) 顯示減碳淨零議題的空洞化。不過,美國決定從2022年起開始要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比率,看來是選擇喬治華盛頓的態度,帶頭改變世界能源消費總量各欄位的比率,希望全球的利害關係人都能夠響應。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為APEC領袖會議代表。


參考文獻:

Fed is reducing all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s to zero: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pressreleases/bcreg20200424a.htm

"World Energy Balances – Analysis". IEA. Retrieved10 June 2021.

"EDGAR - The Emissions Databas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 edgar.jrc.ec.europa.eu. Retrieved 9 June 2021.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21)" (PDF). p. 13. Retrieved 19 August 2021.

Sauar, Erik. "IEA underreports contribution solar and wind by a factor of three compared to fossil fuels".energypost.eu. Energy Post. Retrieved 22 April 2018.

"Renewables Information 2019: Overview".

Jump up to: https://www.iea.org/data-and-statistics/data-tables?country=WORLD&energy=Balances&year=2018 Select country/region

相關連結:

美國發明專利(Linda Din Invention)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6304796 (VAM)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030197061 (Shopping System)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08/k-horn-science-inc.html (K-Horn Science Inc.的由來)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20.html (社會責任宣言)

http://tnews.cc/07/newscon56044.htm (APEC科技經濟政策講師)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html (郭立昌論醣烴之爭)

https://klcpcm.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html (動力晶片的發明)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html (讀書多 身體疲倦)

https://ldinvention.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 (丁玲虹發明的非現金交易制度)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 (年紀大 勿燒腦)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0/11/blog-post_19.html (聽說一天要睡七小時才對)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3/325.html (會說話的芭比)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4/blog-post.html (健康第一)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05/pm.html (空氣有毒)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6/603.html (大健康產業)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7/707.html (孔子的教導)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8/811.html  (父親,The Father)

https://pklchealth.blogspot.com/2021/08/blog-post.html (保健食品簡介)

https://pklchealth.blogspot.com/2021/09/907.html (睡眠,Sleep)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09/910.html (超然自在,Transcendence)

https://pklchealth.blogspot.com/2021/09/915.html (保護海馬體--Hippocapus)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09/923.html (神奇的植物)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21/09/928.html (植物的零污染經濟)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html (商品的附加價值)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9/tes.html (關於投資TES)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10/1004.html (莊子的生物觀)

https://pklchealth.blogspot.com/2021/10/1005.html (你會失眠嗎?)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上帝所定的日子

福特與大豆

空氣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