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自在 (Transcendence)
文/郭立昌
"Transcendence" was a
theory of Hierarchy of Needs that advocated by Abraham Maslow (1908-1970) in his
later years. It was a kind of “Humanism” for
hoping that people would be able to improve their spiritual levels, care for
each other, and make the world more simple and harmonious.
傳說中,最長壽的人類當算廣成子,他在1,200歲時,形體仍然勇健,黃帝去向他問道時,他的回答是:「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故修身1200歲而形未嘗衰。」能達到以上「三無」,就是「超然自在」(Transcendence),可以養生,可以長生。然而,世人喜好「目明」,沉溺於五光十色;喜好「耳聰」,沉溺於鐘聲鼓樂;喜好「智巧」,助長了瑣細之差的爭辯。上天賦予人類的真情和本性,因此而流失,流轉於擾攘紛爭的生活環境裡,造成焦慮、緊張,甚至於最簡單的「睡眠」也求之而不可得。
《聖經》中提到,上帝開天闢地,用塵土造人,將「生氣」(breath)吹進他的鼻孔裡,他就變成有靈的活人。(創世記2:7) 上帝造人的目的,很簡單地希望人能管理萬物,平安健康即可。老祖母常說:「人活著只靠一口氣。」看來「氣聚則生」,「氣散則亡」;所以,人生似乎越「簡單」越好,一息綿綿則轉眼就能如同廣成子活到一千二百歲。
1970年代,全球興起了「企業管理風」,小型海島經濟體的台灣,為了能夠與時俱進,當然跟隨全球的大風潮;那時有一句話說:「你知道你的對手在一夜之間吸收了多少的『新知』嗎?」嚇得經營者紛紛去找企業管理相關的書籍來看—以至於產生一個「企管顧問」的行業,大家的思維日漸從「簡單」趨於「複雜化」。
這時大家發現有個叫做「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的已逝人物,他是美國的心理學家,他在1951年至1969年擔任麻州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教授期間,提出了「需求階層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居然被企業管理界大量引用,瞬間「基本需求」(biological needs)到「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變成大家朗朗上口的慣用語。為了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某些政治人物提出「競爭力」三個字,企業界即刻奉為圭臬,力求提升競爭力。那時台灣產業真的充滿了生命力,產品在世界也充滿了競爭力,創造所謂的「經濟奇蹟」,企業界的欲求也快速地膨脹擴大。
可惜,他們不知道台灣人所懂的高階知識,都是「大陸人」教的—例如台灣的「精密工業」就是因為來自「瀋陽兵工署九O工廠」工程師暨第二所所長
似乎只是轉眼之間,那些去大陸「自我實現」的台灣人,被大陸本地興起的企業浪潮淹沒;現在再看廈門,簡直不敢相信世上竟然有如此「豐姿絕色」的進步城市。漢朝有個宰相名叫晁錯,他在《論貴粟疏》中說道:「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意思是:「一個好政府,不用替老百姓耕作、織衣,而是要訂出一套『好的政策』,則老百姓就能過好日子。」經過勵精圖治四十年之後,大陸的「最強經濟體」儼然成型;當年自信滿滿欲赴大陸「自我實現」的台灣人,如今的感想,只能以「一江春水向東流」來概括。
其實,馬斯洛在1954年的《動機與個人》(Motivation and Personally)中提出「需求階層理論」(the theory of Hierarchy of Needs)時,他指出,人類動機被安排在需求的層次,從低層次的生理與求生需求,到高層次的靈性需求。當社會困境出現時,為滿足人類的基本需要,「人本思想」(Humanism)成為公益使命的驅動力;並經由服務輸送以遂行其手段,而達到「普世關懷」之目的。服務者不僅應該了解其使命目標的意義,更應當清楚關鍵成功因素,乃是植基於「公益使命」與「社會責任」,而非盤算自己創造的本益比多寡。
雖然一開始,馬斯洛的需求階層理論,提到上層的「自我實現」,因為人類世界存有領導慾望者,不在少數;例如民主國家能被人民選上擔任領導人總是相對少數,而登上國家領導人寶座,又能「自我實現」者,更是少又少。所以,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特別在《最高領導者的條件》書中歸納出「素質」與「能力」兩項要素,乃國家領導人的條件;素質源於「信仰」,信仰的本質在生活。一般民眾,只能很卑微地維持「基本生活需要」,像加勒比海的國家海地,雖然是民主國家,種姓化卻日益發酵,社會亂象叢生,盼望有個好的領導人,引領民眾回到那傳說中,記憶似乎很遙遠的「安和樂利社會」,變成一種無限遙遠的奢求。
事實上,馬斯洛著名的「需求階層理論」,頂點並非只在「自我實現」,而是在「靈性層次」—愛人並被愛;馬斯洛在1969年強調其理論的靈性層面時,指出:「Transcendence—超越個人或靈性的需要,旨在推行『人本思想』。」李前總統曾經用英文說了一個單字「cosmopolitan」—寓意指「宏觀天下、世界大同」,他說:「英文的『自我』—ego,很容易和『我,I或me』區分;自我意識太高,往往形成『克力斯瑪』(charisma),嚴重的,就像希特勒毀掉德國那樣。」所以,當一個人超越了自我時,就沒有我,就應該懂得「愛人如己」(太19:19 ),就不會因私慾而造成禍害。專家研究社會現象,認為「自我實現」結合動物本能是社會亂象的主因—有人居然歸咎於馬斯洛。在自由開放的社會裡,少數有能力「自我實現」者,只為中飽私囊,不惜勤練登龍術,把動物最原始的本能發揮到極致,力行「交換理論」,造成可怕的後遺症—而產生了壓力會累積,有如鍋爐一般,若無適當的洩壓閥,將可能釀成難以想像的後果。
回顧心理學發展史,再看馬斯洛的「需求階層理論」,圖中八個層次可看出馬斯洛在罹患重病,即將辭世之前仍結合各門學派,架構出其理論,獲得「超然自在」(Transcendence)的結論。最底層的生理需求,亦稱「生物需求」(Biological Needs),說明《生物論》的動機,使人能在基層得以存活,再逐步認知「安全需求」(Safety Needs),達到「歸屬需求」—以英文的「Attachment Needs」來看,這與英國心理學家包比(John Bowlby,
1907-1990)所提出的,從新生兒依賴母奶維生的「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所延伸出「麵包理論」(Cupboard Theory)係異曲同工。持續向上攀爬達到「知的需求」—英文的「cognitive」為認知、思想之意,腦部的運作開始忙碌,持續產生「美的需求」(Esthetic Need),進而達到「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的層次。當今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與人民因欲求而產生的壓迫感,造成心理緊張絕對有關,而這個果來自於「自我實現」階層者逞其動物掠食的本能—這也是歐洲統合主義者的劣質思維模式。
影響現代電器發明人愛迪生(Thomas A. Edison, 1847-1931)甚深的電學之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1867)曾經說:「人類的感官多變化,但也膚淺;人類的『直覺』是易下結論,但『缺乏判斷性』的準則。若人類的活動是依靠感官與直覺,則人類的前途將失去方向、喪失準則。」馬斯洛的「人本主義」模式,原意在找出框限人類潛能的原因,避免產生社會衝突,代之以「合作分享」的人際經驗,期盼幫助人們尋得生存的價值;因此,有「超然存在」的階層,說明有能力的人應當具有宇宙觀的靈性層次。前面提到《聖經》有言:「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the man became living
being)…」(創世記2:7) 凸顯宗教家認為人的「靈性」來自於神。
今日看見手機出現坊間有人為文認為:「馬斯洛的『需求階層理論』經由人生不同層次的追求,由生理需要層層遞進,以『自我實現』為巔峰,這套逾半個世紀前的理論,不但過時落伍,欠缺科學實證支持,如今廣泛流傳的金字塔圖表,更是由『管理顧問』發明,扭曲為企業管理所用,奈何很多教科書仍然奉之為金科玉律。」事實上,本文中的「需求階層理論」八層圖才是馬斯洛在其晚年(1969年)所繪,卻被不知來龍去脈的企管界簡縮為「五個階層」—刪除掉「靈性需求、美的需求、知的需求」,只不斷強調「自我實現」,促使人們從「三無」到「三貪」—「貪看、貪聽、貪知」。而且,少數的「自我實現」者形成貪腐集團,在社會集體短視近利的驅力下,把虛擬資本當作實體經濟在操弄,造成「利潤私有化、損害社會化」的嚴重後果,整體經濟運作失去動能,導致「劣質意識」居然形成社會主流,也產生不公不義的社會現象。生活環境變成複雜無比,人類陷於緊張和焦慮之中,惶惶不可終日。
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生前嘗試去了解人們生活的整體行為型態,強調的是現象的世界,也就是個體所經驗的主觀世界;並非菁英主義者把社會簡縮的元素,或者從研究人員手中立意抽樣的客觀世界。人類生活方式改變之後,就會產生了新的價值觀念,這也影響到個別的興趣;從現實的觀點來看,就舊有的興趣而言,重新再評價的主要項目有:「時間是否充裕?金錢與同伴是否合適?體力與精力是否充沛?」愈能使一個人感到滿足的興趣,就愈不可能被放棄,或是被忽視。解決這些再評價項目之最佳管道莫過於「宗教」,惟似乎無法解決既成的問題。除非人們能夠覺醒,往上提升至超越個人或靈性的需求。簡言之,即「自我心靈改革」,從「三貪」回歸至「三無」,提升「優質意識」才是正道。
古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白話說,就是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追求無限,就是「貪知」,是非常勞累的,既然已經知道是這種情況,還要汲汲營求,只會更加勞累罷了。所以,順著自然的道路,去尋找真理,不但可以保護生命,可以保全天性,養護身體,享盡天年。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為APEC領袖會議代表。
相關連結:
美國發明專利(Linda Din Invention):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6304796
(VAM)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030197061
(Shopping System)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08/k-horn-science-inc.html
(K-Horn Science Inc.的由來)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20.html
(社會責任宣言)
http://tnews.cc/07/newscon56044.htm
(APEC科技經濟政策講師)
https://klcpcm.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html
(動力晶片的發明)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html
(讀書多 身體疲倦)
https://ldinvention.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
(丁玲虹發明的非現金交易制度)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
(年紀大 勿燒腦)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0/11/blog-post_19.html
(聽說一天要睡七小時才對)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3/325.html
(會說話的芭比)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4/blog-post.html
(健康第一)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05/pm.html
(空氣有毒)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6/603.html
(大健康產業)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7/707.html
(孔子的教導)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8/811.html
(父親,The
Father)
https://pklchealth.blogspot.com/2021/08/blog-post.html
(保健食品簡介)
https://pklchealth.blogspot.com/2021/09/907.html
(睡眠,Sleep)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09/910.html
(超然自在,Transcen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