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生物觀

/郭立昌

In rec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we have talked about the "TES Initiative" (Technology for protection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to approach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 During the meetings, we have also discussed about the "circular economy" must replace that "linear econom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Net Zero". Therefore, it is reminiscent of Zhuangzi's Biological View.

最近幾場國際會議,不約而同地談起了以「科技(Technology)發展保護「生態環境(Econvironment)的「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投資就是「TES倡議」,而不是「ESG」;君可知,諾貝爾獎得主都是提出一個概念,並不需要去創辦企業進行「治理(governance)。會中也都討論必須以「循環經濟」替代「直線經濟」,才可能達成節能減碳淨零」的目標。因此,令人想起莊子的生物觀。


以前在紐約和學術界往來,有幾位學者不約而同地說:「莊子是歷史上最有智慧的人之一。」莊子的排序居然在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之前。

在崇安小街創業時,有幾位進來傳道的外國傳教士也是不約而同地說:「我來台灣要學會看中文。」學會看中文的目的居然都是「為了更了解莊子」。

到底莊子有啥可學的呢?」幸好在國民市場曾經遇到過一位大陸來的落魄書生,他曾經說過莊子的二三事。例如,有一次莊子在路上看見一顆骷髏頭,對談之後,莊子說:「我請司命之神為你『生筋、長肉、吹氣』,使你回復人形,成為有靈的活人,如何?」《聖經》也有類似的記載:「我必給你們『生筋、長肉、覆皮、吹氣』,你們就要活了。」(37:6) 骷髏頭竟然皺著眉頭答道:「我現在『無憂無慮』,何苦自找麻煩再當人呢?」(至樂)

另一則故事是,住在城東的好額郎向莊子問道,莊子回答:「太初有道,道無所不在。」好額郎請莊子具體說明,莊子又答道:「在螻蟻身上;在米麥及稗子(稊稗)裡;在瓦片和磚塊之中;在屎溺裡。」(知北遊) 現代有些精華液,真的從這些小東西或排泄物裡面萃取出來的。

美國學者說:「莊子一定是科學家,發明了『時光機器』,穿越時空到了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居然翻開繁體字版的《莊子》,期望我能解釋給他聽,對照看看他的理解對不對。這位仁兄也真的太看得起在下了因為《莊子》實在太難懂,太博大精深,一句話,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害得我只好把《莊子》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又一遍,書都翻厚了,還是越看越不懂。

莊子曾經擔任過宋國的漆園吏,這個職務大約是「搞建設材料的」,主要是提供建築材料給施工單位;美國學者興緻盎然地說:「莊子提到天地的奧秘就在『稊稗、屎溺』裡,可能他的建築材料和塗料來源就在其中。」由於1971年尼克森擔任總統期間,頒佈「禁麻令」,把美國開國之父喬治華盛頓譽為「美國的未來」的「漢麻」經濟作物(a cash crop)給禁了,有人叫漢麻的下腳料為「稗子」,所以美國學者認為:「莊子的建材可能就是『漢麻』植物。」

根據記載,莊子生於西元前369年,卒於西元前286年,享年83歲;那個年代以色列的建材也是利用強纖維的漢麻加上石灰和泥土製成的;印度也利用母象和母牛的屎尿和漢麻製作生活應用的材料。而中國早在伏羲氏時代,就用它來製造繩索以「結繩記事」,神農氏則作為食物和醫療用途。美國學者說:「所以我相信莊子是未來人。」

論及人類的起源,比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早了兩千多年,莊子就說:「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天地) 對於「生命、形體」的來源講得清清楚楚。莊子所言,用白話說明如下:

當天地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空「(泰初有無),沒有「」的存在也就不知道它的「」了(無有無名),「」是漸漸地從「」產生的(一之所起),但雖有了「」還沒有形跡(有一而未形)。不過,萬物從這個「」而生(物得以生),因此被稱為通於天地的「」;雖然,沒有形跡但有陰陽(雌雄)的分別(未形者有分),陰陽流通而持續不斷(且然無間),叫做「」。陰陽互動而滋生萬物(留動而生物)萬物生長的時候會各有條理(物成生理),這就叫做「」,形體保合著精神(形體保神),看上去各有各的自然法則(各有儀則),叫做「」。

聖經》開宗明義就說道:「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世記1:1-2) 起初(in the beginning)並未指明特定的時間例如西元前何年何月何日,只是推測在很久很久的某個時間點,一切都是「空無」的狀態,在「超越」天地萬物之先,有一位稱之為「」的造物主,創造出天地,然後在天地之間創造萬物。所以,天地原本是空虛渾沌,因為有這一位神,才能使無變有就是「有生於無」,無是有的本源,而這之前就是因為「」的創造,才開始有了萬物人也是被創造的之一。因為人有「自我意識」,像伏羲氏這樣的領導者懂得利用植物,製作繩索結繩記事,累積知識,代代傳承,這種屬於人特有的「德性」,使得人從動物之中脫穎而出,成為萬物之靈。

莊子很早以前就把物種的起源,說明得深入而精確;看了《莊子》之後,令人省思:「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從無到有,再到「命、形、性」,都是得來不易;《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可見「道、命、形、性」之間有相互依存的關係。所以,人必須通曉個人的責任,懂得修養本性,回歸到「」的層次,才能通於天地,「超然自在(transcendence)無愧神賞賜予我們的生命。人必須保有「德性」,才會知「而能行於萬物不至於貪婪,懂得知足知止,如此才可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人類才能夠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良性循環,生生不息。

1960618,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 1890~1969)來台訪問,《中華日報》以頭版頭條大幅地報導,令人不得不注意美國這個國家。電影院演的外國片大部份也是美國片,像卻爾登希斯頓在「出埃及記」主演的摩西,與光頭尤勃連納演的法老王,他們的對手戲令人津津樂道;所以,抓緊時間,練好「Deep-drawing」的功夫,196511月就從台南到高雄,準備和美國人做生意。苦撐了一年,終於在196612月,立昌親製的「哈多瑁端子」真的賣進美商全球電子公司,從此和美國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美國朋友中,達西凱先生經常分享他服役於艦艇期間的感想,提到「聽得見、看得到」是未來電子產品發展方向;同時,也提起「越戰」的失敗,導致美國社會的分裂,時任總統的尼克森無能處理越戰的餘緒,還想討好金主,居然在1971年頒發「禁麻令」,馬上引發石油危機。美國學者說:「尼克森為何不禁止會產生黃麴毒素的『大豆』呢?」認為選擇具有「戰略物資」意義的漢麻開刀,有其政治算計,導致美國的國力在1970年代一蹶不振。1977年在成功嶺服預官役時,假日到火車站前的電影院看的第一場電影就是尼克森的《水門案件(All the President's Men),達斯丁霍夫曼和勞勃瑞福兩個實力派演員把這部電影演到絲絲入扣,尼克森先生真的可以名垂青史了。

和紐約的美國學者談《莊子》,歸納之後,「德性」應該是莊子的核心思想。然後,他又提起「風化」,引述《莊子》中的一段話:「夫白鶂(音翼)之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蟲,雄鳴於上風,雌應於下風而『風化』。類自為雌雄,故『風化』。性不可易,命不可變,時不可止,道不可壅。」(天運) 用白話來講,如下:

有一種叫「白鶂」的鳥,公鳥和母鳥隔空相視,像歌仔戲男女主角含情脈脈地「犀牛仔照角」一番就會受孕(風化);有一種葉蟲,雄蟲在上方鳴叫著,雌蟲在下方相應,就能繁衍下一代(風化);屬於相同的物種,本身具備雌雄同體,就不需要交配即能生子(風化)。任何物種的本性都不可以改變,天命是本性之源更不可變易,主宰萬物的時間是無休無止的(時不可止),大道不會被任何事物阻塞的(道不可壅),才會良性循環,生生不息。

從莊子的生物觀,不但發現他懂得生物學查閱文獻,還真有「風化」這回事。不過,最主要的是,從這些大自然的風化狀態,可以懂得「知道者,才會條條大路通羅馬」,還有義人即使跌倒七次,仍會站立起來(24:16);而不守正道者,即使賺得了全世界,也可能會遭受天譴就像哈曼(Haman)那般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以斯帖記3:1),也會多行不義必自斃。

上述的漢麻,也有分「雌雄」。雄株不結實,莖皮纖維可織成麻布,也能發展出許多的工業應用材料。雌株能結子,可以軋成油,也可以提煉有益人體健康的食品,更可以萃取出醫治難治症的成份;有人利用其精神活性拿去當娛樂用途,而被尼克森逮住尾巴,從美國到聯合國,全面禁麻了將近半世紀。2017年中國發證給雲南和黑龍江省,重啟漢麻的種植;世衛組織(WHO)也公布:「漢麻無不利影響,具有食用和醫療用途。」美國也緊追其後在2018年頒佈「解麻令」;2019年起,聯合國農糧組織也同聲附和,全世界逐漸地回歸與自然開始和諧相處的狀態。有了合適的原料,才能談節能減碳淨零的目標。

從生物觀談到了人生觀,美國學者提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遙遊) 以及「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秋水)。「朝菌」就是早上生、晚上死的一種菌類,「」指晚上光最暗的時候,「」指隔天月亮又要亮起來的時刻;「蟪蛄」是一種只在夏天活著的蟲;井底之蛙當然沒看過海,怎可能談論海到底多大多深?壽命只有夏天的蟲,當然不能討論冬天結的冰。

朝生暮死,當然不知道晝夜交替的情景;只在夏天活著的蟲子,也不會知道四季變化是怎麼回事?知識淺薄者,怎可能談論大道理呢?如果能夠謙卑地學習,還好;倘若以不知而強偽知之,那就可能產生禍患。莊子說:「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必不勝任矣。」(秋水) 意思是說:就如同讓「蚊子」揹著大山,以「蜈蚣(商蚷)當船在河中行駛那般,必定無法勝任。人間世的相爭,老百姓的憂慮,就因為主政者的「偽知」而產生,海地的慘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莊子以「朝菌、蟪蛄、井蛙、夏蟲」比喻生命長度與眼界受狹小居處的限制,造成見識淺陋的情況。反之,知識淵博且心胸寬大者,就如同:「天下之水,莫大於海。(秋水) 當千萬條河流的水流進大海時,即使源源不絕,大海卻並不因此而盈滿;烈日的曝曬,海水也不會乾涸。無論四時怎麼更迭,大海水位不變;無論水災或是旱災,大海依然不盈不虛。大海的容量遠遠超過了江河的水流,惟海何言哉?好自誇耀者,不正像井蛙,或者是天候變化造成河水滿溢那樣嗎?

莊子有一句話,完全看不懂,就是:「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遙遊) 野馬」怎麼會是「塵埃」呢?怎會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呢?乍看似乎每一個字都懂,卻是越看越不懂。因為,莊子也說過物種變化起源於微細狀態的「」,講了一長串之後,他說:「程生馬,馬生人,人又反入於機。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至樂) 白話解說:

有一種名叫「」的赤蟲從老竹演化過來,然後赤蟲生出馬來(程生馬),「馬再生出人(馬生人),人又復歸於自然(人又反入於機)。萬物都從自然界中生出來(萬物皆出於機),再返回到自然界(皆入於機)。「至樂」裡說明物種演化的過程,相當精彩,提到馬,也提到人;而人全靠一息綿綿而生,只要不能呼吸,就結束了,所以聯想到「程生馬」的這一段。不過,套入之後,更加迷惑矣。

後來,請教幾位研究莊子的前輩,終於有個答案。實地體驗其情景,從北京出發往內蒙方向走,烈日當空的天氣,被曬到發燙的地面,開車的師傅指著前面,遠遠望去陣陣的氣息往上冒,熱氣的波動如同「野馬群奔」那般。所以,野馬並不是指草原上的野馬,而是烈日曝曬下的氣流波動,如果沙漠突然吹起一陣風,夾雜著灰塵,放眼望去真的是萬馬奔騰有人比喻之為「海市蜃樓」,原來都是幻相。「海市蜃樓」也是年輕貴族擅長之處;然而,對實質毫無助益。

莊子生活於戰國時代的宋國,位於現今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帶,距離沙漠地區少說也有一千公里以上;以當年的交通狀況,莊子怎麼能夠知道「野馬塵埃,生物以息相吹」的景像呢?難道他真的是穿越時空的未來人?

莊子認為,物種變化起源於微細狀態的「它吸收到水份之後,就會和地土的交接處變成青苔,然後長成為草,草獲得糞土的滋養就變成為植物,然後變成為蝴蝶。蝴蝶又回復為蟲,當蛻變之後就羽化成鳥,然後吐出唾沫生出各樣的植物和動物,如此演化不息,天地之間的萬物充滿生機。莊子提出這樣的「循環」概念,給後人去思考,美國學者則認為:「莊周提供一個管道,給後世『生物學家和科學家』有個研究的方向。」事實上,萬物都來自於大自然,也應該回歸到大自然。可惜,尼克森在1971年頒佈的「禁麻令」,使得「循環」經濟淪為「直線」經濟人類這半世紀來大量的依賴化石原料,任由「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充斥於人類的生活裡,一個產品從生產-使用,到最後變成廢棄物(垃圾)—有些還難以回收,例如爐渣就挖個坑掩埋,下雨後重金屬滲透到地底與地下水四處流竄,造成衍生性的禍害。

由於五月疫情爆發,儘量減少外出,每天清晨定時靜坐冥想;想起已經丟掉的《莊子》書本,翻開筆記本,看見記著幾句早年抄下來的莊語,以前所讀的,在腦海裡又浮現了一大堆。如果人類真的想要「節能減碳淨零」,執政當局想搞「循環經濟」,就應當去拿莊子的生物觀來學習。

 

作者郭立昌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為APEC領袖會議代表。

相關連結:

美國發明專利(Linda Din Invention)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6304796 (VAM)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030197061 (Shopping System)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08/k-horn-science-inc.html (K-Horn Science Inc.的由來)

http://plckbooks.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20.html (社會責任宣言)

http://tnews.cc/07/newscon56044.htm (APEC科技經濟政策講師)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html (郭立昌論醣烴之爭)

https://klcpcm.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html (動力晶片的發明)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html (讀書多 身體疲倦)

https://ldinvention.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 (丁玲虹發明的非現金交易制度)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 (年紀大 勿燒腦)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0/11/blog-post_19.html (聽說一天要睡七小時才對)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3/325.html (會說話的芭比)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4/blog-post.html (健康第一)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05/pm.html (空氣有毒)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6/603.html (大健康產業)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7/707.html (孔子的教導)

https://wtgtintwn.blogspot.com/2021/08/811.html  (父親,The Father)

https://pklchealth.blogspot.com/2021/08/blog-post.html (保健食品簡介)

https://pklchealth.blogspot.com/2021/09/907.html (睡眠,Sleep)

https://pkpreaching.blogspot.com/2021/09/910.html (超然自在Transcendence)

https://pklchealth.blogspot.com/2021/09/915.html (保護海馬體--Hippocapus)

https://pkoldstory.blogspot.com/2021/09/928.html (植物的零污染經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上帝所定的日子

福特與大豆

空氣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