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腦礦恆久遠

圖片
文 / 郭立昌 ( 英文 ) 腦礦恆久遠,代代永流傳; 智慧如湧泉,長流永不斷。 「 腦礦 」 (Brain Mine) 是指蘊藏於大腦中的智慧與創新能量,結合知識、技術、持續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推動個人及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它象徵著將內在思維資源轉化為外顯實際成果的能量,猶如稀有礦藏般珍貴且不可或缺 。 開車從加州往拉斯維加斯途中,伯帝小鎮 (Bodie) 曾經因金礦資源豐富而興盛,但隨著礦源枯竭和開採成本上升,礦業無法持續,經濟基礎消失,居民離開,最終導致小鎮衰落成為「 鬼城 」 (Ghost Town) 。 然而,「 腦礦 」卻完全不同於金礦、鎢礦或鑽石礦,擁有腦礦,到了哪裡,任何沙漠都會變成綠洲。 我傳揚的「 腦礦 」概念,是一種比喻或象徵,指的是大腦所需的記憶體,強化它們對大腦功能的提升至關重要。與金礦、鎢礦或鑽石礦等物質礦產不同,「 腦礦 」強調的是大腦內部的礦物質平衡與能量供應,這些礦物質是神經細胞正常工作和訊息傳遞的基礎,能幫助改善腦力和思考能力 。 「 腦礦 」的特點在於它不僅是物質層面的支持,更涉及大腦中微量礦物質的電解質作用和神經訊息的傳遞,因此被形容為能將沙漠變綠洲的力量 — 意指它能讓大腦這片「 荒蕪 」的地方恢復活力和生機 。尤其是,成長中的年輕人若能經過持續地自我修煉,將會獲得一生所需的礦藏,取用不盡。 總之,「 腦礦 」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礦產,而是指個人經由持續地學習,在大腦儲存下關鍵微量營養素,它們會進一步思考,整理記憶成為有用的知識,在必要時能夠提取應用,產生深遠的影響。 蔣經國 1974 年來參觀我創建的成光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後,稱我為「 台灣精密工業之父 」,並贈送「 利用厚生 」四字以嘉勉我善用資源嘉惠眾生。 故事緣起於 1962 年 9 歲時,發現一家九口竟然只靠「 老祖母一把小剪刀 」剪紙維生,想為老人家分憂解勞,卻剪出一堆廢紙;顯然剪紙需要藝術天份,我卻沒有。不過,尖嘴鉗、榔頭、銼刀和油石—這些不需要藝術天份的工具,我卻很能應付,經過嚴格地自我鍛練,到了 1965 年 12 歲時,我已經能夠使用這些簡陋的工具,獨力完成精密連續沖模的製作,組裝全機械式自動沖床,製作自動送料裝置,製造出精細的小零件,我稱之為「 腦礦 」。 1965 年 11 月,我空手從台南到高雄,在中興...

最高機密

圖片
文 / 郭立昌 ( English ) 前言 1974 年,我在鹽水溪畔創建「 成光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時,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突然進來,對著我說:「你用最簡單的話告訴我 ,『 精密工業 』是在做什麼? 」我答道:「 就是把東西做得很小 !」不久後,中科院來訪,精密工業確定和國家安全有關。若要縱橫論述精密工業的重要性,可能需要寫幾本書,今天在此先拿 1966 年我以精密「 哈多瑁 」 (Eyelet) 幫助美國人創業成功,幫助阿波羅 4 號飛上天的故事,來說明精密工業對未來產生的影響。 台灣人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的幫助! 1966 年過五關斬六將,幫忙來台創業的美國人取得 NASA 訂單,讓「 阿波羅 」 (Apollo) 火箭飛上天、美國贏得太空競賽,宛如昨日;猶記那美國人拿到我做出來的精細「 哈多瑁 」時,對我說:「 這是『 最高機密 』,勿告訴別人 !」但現實是,物換星移,人事已非,轉眼已經將近一甲子工夫矣。 首先,我們從蘇聯於 1957 年發射至太空的史潑尼克號 (Sputnik) 衛星,美國總統艾森豪 (Dwight D. Eisenhower, 1890~1969) 隨即於 1958 年簽署《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 》,成立太空總署 ( NASA ) , 期望贏得太空競賽說起。 1958 年 1 月 31 日 ,美國發射了「 探索者 1 號 」 (Explorer 1) 衛星,這是美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這顆衛星發射成功,顯示了美國在太空競賽的企圖心。隨後,美國積極發展各類型的太空探索任務,包括載人太空船,以及測試火箭技術等。同時,推動「 雙子星計畫 」 (Gemini Program, 1965-1966 ) , 為阿波羅登月任務提供準備。 阿波羅 4 號升空 1962 年,當我 9 歲時遭遇一次幾乎奪命的狙殺之後,我開始牢記父親如何使用各種手工具,也加緊鍛鍊自己的工藝技術,準備到了 1965 年公園小學畢業前,我已經能夠獨力製造「 深拉筒 」 (deep-drawing) 連續沖模,製作自動送料裝置,組裝自動化機器;恰好父親的「 匪諜案 」纏訟敗訴,他叫我丟掉書包,陪他跑路到高雄。因此,我在國民市場後面的中興街 16 號創辦了「 成光金屬加工廠 」; 1966 年過年時,父親被捕入獄,才得以賺得足夠的錢維持一家九口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