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最高機密

圖片
文 / 郭立昌 ( English ) 前言 1974 年,我在鹽水溪畔創建「 成光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時,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突然進來,對著我說:「你用最簡單的話告訴我 ,『 精密工業 』是在做什麼? 」我答道:「 就是把東西做得很小 !」不久後,中科院來訪,精密工業確定和國家安全有關。若要縱橫論述精密工業的重要性,可能需要寫幾本書,今天在此先拿 1966 年我以精密「 哈多瑁 」 (Eyelet) 幫助美國人創業成功,幫助阿波羅 4 號飛上天的故事,來說明精密工業對未來產生的影響。 台灣人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的幫助! 1966 年過五關斬六將,幫忙來台創業的美國人取得 NASA 訂單,讓美國贏得太空競賽,宛如昨日;猶記那美國人拿到我做出來的精細「 哈多瑁 」時,對我說:「 這是『 最高機密 』,勿告訴別人 !」但現實是,物換星移,人事已非,轉眼已經將近一甲子工夫矣。 首先,我們從蘇聯於 1957 年發射至太空的史潑尼克號 (Sputnik) 衛星,美國總統艾森豪 (Dwight D. Eisenhower, 1890~1969) 隨即於 1958 年簽署《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 》,成立太空總署 ( NASA ) , 期望贏得太空競賽說起。 1958 年 1 月 31 日 ,美國發射了「 探索者 1 號 」 (Explorer 1) 衛星,這是美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這顆衛星發射成功,顯示了美國在太空競賽的企圖心。隨後,美國積極發展各類型的太空探索任務,包括載人太空船,以及測試火箭技術等。同時,推動「 雙子星計畫 」 (Gemini Program, 1965-1966 ) , 為阿波羅登月任務提供準備。 阿波羅 4 號升空 1962 年,當我 9 歲時遭遇一次幾乎奪命的狙殺之後,我開始牢記父親如何使用各種手工具,也加緊鍛鍊自己的工藝技術,準備到了 1965 年公園小學畢業前,我已經能夠獨力製造「 深拉筒 」 (deep-drawing) 連續沖模,製作自動送料裝置,組裝自動化機器;恰好父親的「 匪諜案 」纏訟敗訴,他叫我丟掉書包,陪他跑路到高雄。因此,我在國民市場後面的中興街 16 號創辦了「 成光金屬加工廠 」; 1966 年過年時,父親被捕入獄,才得以賺得足夠的錢維持一家九口活下去。 其實,會選擇到高雄的主要原因是,經濟部長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