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3的文章

能源興邦

圖片
文 / 郭立昌 能源是興邦之本 。台灣在 1966 年底高雄加工區口區開幕,抓住真空管時代的尾巴,以輕工業和廉價勞力吸引外資成功後,擺脫農產品的轄制,進入工業社會; 1970 年代起, 蔣經國 先生主政的年代,相當注重「 能源政策 」,除了傳統水力發電之外,繼續開發核電廠和火電廠,確保未來三十年經濟發展不缺電源。特別的是,指示研究「 地熱能 」,以備不時之需。 山谷冒「地熱泉」 — 白煙裊繞 ● 總能源供應的「增醣減烴」大趨勢 經上說:「 智慧人豈可用虛空的知識回答,用東風充滿肚腹呢? 」 ( 伯 15:2) 在世代交替的關鍵時刻,總會有「 東風撐肚腹者 」充斥於街市,把世界誤導走向歧途。例如聯合國氣候高峰會的《 巴黎協定 》已經自 2016 年生效, 196 國加 3 個地區的締約會員國經過幾屆大會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簡稱 COP) 的討論,確定能源的發展方向 — 即「 增醣減烴 」;簡言之,「 總能源供應 」 (Total Energy Supply 簡稱 TES) 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地面生長的原料,減少地底化石原料之用量。 其實在亨利福特尚未把內燃機推廣至世界之前,「 地面生長的原料 」是主流;後來發現地底化石原料便宜又好用之後,乾坤倒轉,主流被邊緣化。聯合國終於發現使用大量化石原料導致「 氣候變遷 」,長此以往,將無法為下一代保有美好的明天,所以經由氣候高峰會 (COP) 尋得解決之道。 回顧初創業的 1966 年,因為有一台自組的摩托車,才能夠快速來回於各個代工廠之間,完成工作。那時加油很方便,到處都有私人的「 礦油行 」;油品的來源並非化石原料,而是「 篦麻 」製品。可惜,後來因為國際政策,篦麻這個地面生長的植物被砍光光,世界正式進入「 石化 」時代 — 所以說,真正倚賴地底化石期間也才不過半個世紀的工夫而已,但整個春夏秋冬的季節已經大亂,因此真的有必要「 增醣減烴 」。 然而,「 增醣減烴 」談何容易!就像 1990 年電工大展,兩大專業報紙來邀稿,我寫道:「未來是一個『 資訊經濟 』的時代,個人對個人,個人對公司,或公司與公司之間的交易往來,如訂貨、商品價格、內容介紹及付款,皆可透過 VAN 或 ISDN 來處理;屆時,可真是『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當思念遠隔重洋的親人